夏同善翰林第
3750views
夏同善的翰林第在中市觀后街,原是一般的民居,占地不多。夏同善欽點翰林并獲賜“翰林第”匾以后,才得以擴展而稍具規模。雖規模不大,但屋宇齊全,經整修后,已成為一處集傳統民居和園林為一體的富有人文氣息的景觀,游人可從中領略清末江南小鎮大戶人家的生活情味。
???????
整修后的翰林第基本上遵循原來的格局,可分成三部分。
???????
中間部分是主軸線,三間三進。大門前有一對大理石滾墩石,顯示出蕭家的不同凡響。進門廳的第一道門,可見門楣上有橫“頂棟”即5個雕花短木,門檻奇高,跨越不易,但中間一截可以卸下,稱為“德檻” 。平時不開正門,進出有兩旁邊門。再往里是第三道門,即頭墻門,過了此門是一個小小的石板天井。這是第一進??邕^天井是正廳,為第二進。正廳是平廳,梁上供著珍藏有圣旨誥命的兩個大紅鏤金漆木盒。在后面緊接著的兩廂是樓房,靠墻有甬道相連。這種結構別處少見,大概與地基逼仄有關。再往里過二墻門,是三進的后小樓廳。
????????????????????????????????????????????????????
東翼二間二進,有灶間、庭院,風格平庸,是下人居處。西翼,與門廳并列的是三間花廳,又稱“接官廳”,裝飾精美華麗。過花廳,進入一庭院,有假山、水池,植時花異木,小巧、雅致,煞是可愛,這便是“肖家花園”。再往里,復有正廳和后樓廳,是夏家接待、起居、休閑、讀書、娛樂的地方。
??????????????????????????????????????????????
夏家和翰林第,是一則“學而優則仕”并因此榮宗耀里的故事,但卻是烏鎮歷史上的事實,更是百姓口中的驕傲。而因江南一帶廣為流傳的”小白菜奇案”,夏同善的翰林第更有了它吸引人的傳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