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寺
2851views
海寧寺位于南通海門市西南約4公里“快活林山莊”內,堪稱為這塊風水寶地上的一只拱璧。始建于清嘉慶四年(1799距今已有二百余年的歷史。在它的興衰演變中流傳著一則這樣的傳說:一位寧波木材商,某日運木材于江中,遭遇咫風,木材被打散漂落至北岸,當地士紳黃天玉知悉,率眾將木材打撈出水,并用此“天賜”木料,就地建造廟堂,砌起正殿和廂房。并取名“關帝廟”。不久,寧波商人聞訊前來索要木材,但見木已為廟,便也作罷。經雙方協商,將“關帝廟”改為“海寧寺”,意為此廟是由海門、寧波兩地共建。另據《海寧寺記》碑載:昔海門多風潮海患,常有“決堤防、漂廬舍、泛濫奔騰、死者相枕”之痛。建廟祈鎮一方斯土,以期海之安寧,實屬鄉民意愿。于是一呼百應,捧土聚塔,不日廟成,其貌莊嚴。主殿供關圣、右祀雷神、左祀文昌;后殿供觀音大士,兩旁為痘神、猛將。像列、駁雜,佛道共融,據此,亦可印證民之諸多苦難矣。白云蒼狗,春花秋月。時光擅變中的海寧寺已于1958年被拆除無存。
當時代的“列車”高速駛入21世紀的軌道,海門市政府立足于改革開放之宏觀大局,并順遂佛教信眾之民心、民意,2001年8月批復復建佛剎海寧寺。并于2004年農歷二月初二舉行灑凈儀式,奠基破土。盛世法喜,如飲醒酬之信眾,聞訊而蜂涌,紛紛解囊結緣,廣種福田,創繕道場。海寧寺如星捧之月,巍巍然崛起于荒灘江濱:現已建成山門、天王殿、東西廂房、鐘鼓樓、法物流動處、辦公樓等3000平方米建筑物及澆鑄近萬平方米水泥場地。高9.19米的漢白玉觀音像聳立于蓮花座上,放生池畔。其大悲、慈祥之儀容令人景仰、溫馨。脫胎于范曾十八高僧壁畫之“漢白玉十八高僧”連袂落地,其栩栩神態、眉眼鮮活,仿佛諸公重生,現世說法,耳畔似傳陣陣龍吟虎嘯,滿眼花雨天落……佛院內銀杏、香樟、桂花亦如傘如蓋,枝葉爭榮、綠意盎然、綻花吐香。龍騰九天得法雨,行船喜張順風帆。2005春節舉行了為期20天的“佛祖真身舍利暨佛寶文物展覽”,同年5月7日,再行“觀音像開光暨山門、天王殿落成慶典”。佛祖舍利的佛光福被蒼生,澤惠海寧。香港著名影星劉嘉玲,應邀翩然而至,并慨然相捐四十萬元,助海寧復興。港、滬、蘇、錫及通地信眾紛至沓來,傾力助緣,皆寺院建設之功不可沒者。另有:海門星宇房地產公司、海門古典園林建筑公司、南通銀燕電子公司、海門國際車城、萬眾集團等工商界精英,也紛紛鼎力襄贊,亦功德無量矣!海寧寺位于大東路、海寧路南,相擁“快活林山莊”,用地60畝,毗鄰江海風情園、濱江國際新城區、沿江漁村、“東洲府”別墅群。來到這里,除能親身感受佛教文化外,還可以盡情領略江風海韻帶給的自然天籟,從親近山水回歸自然中,拾取一份屬于自身心靈的澄凈。
周二至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