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閣
5201views
文昌閣位于涇縣桃花潭鎮。建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嘉慶四年(1799年)至民國27年(1938年)間先后三次重修。閣為三層八角磚木結構,高25米,底層直徑10米。畫檐飛角,似塔非塔,造型別致,氣宇軒昂,頗為壯觀。每層有題刻門額,底層謂“盛世文明”,二層曰“文光射斗”,三層曰:“共登云梯”。昔三匾均遺失。閣內尚有其它石刻多方。閣外植松竹花卉,蒼松翠竹,花香襲人,并置有水,供人觀賞。1985年5月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文昌閣為乾窿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水東翟氏共同籌資興建,“計費若千金”,“巍巍砥柱,八面森然”。據說,接清朝舊制,一族出二十位舉人之后方可建造文昌閣。而水東翟氏為皖南旺族,“十步之內,芳草萋萋”,清初翟氏共出二十三位舉人,被乾隆恩準建造文昌閣。閣基高一丈,閣高三層共計七丈三尺五寸;廣圍十四丈四尺。閣平面呈八角形,三層八角均系風鈴,最上層為鐵鈴,下面兩層為銅鈴,微風吹拂,鈴聲朗朗,十里可聞。三層屋面逐層加陡,八角翹向天空,翹角處瓦轉九十度鋪蓋,造型典雅,別其特色,為皖南地區所罕有。
????? 在水東翟氏看來,文昌閣的建造,“不僅所以壯觀瞻挹秀氣,且關系一族之文運”,也代表著當時翟氏的昌盛輝煌,因而盡管“計此非數千金不克成”,仍“盡力而勸輸,不分公私,不爭多寡”、“族之樂輸者聞風接踵而至”。文昌閣建成后,曾任山東道監察御史、翰林院編修的趙青藜為之撰記,鄉中名士翟士吉作《創建文昌閣敘》。文昌閣底層正面懸“盛世文明”橫匾,二層屏風上方有“文光射斗”四字,三層有“共登云梯”豎匾,并塑有文昌菩薩。龕上有“直沖云霄”匾額。這些匾額都銘記著昔日翟氏宗族文化的輝煌與榮耀。 文昌閣占地十余畝,外圍有院墻,內有花徑、松崗、竹林、水池;閣后為廣闊的田野,趙青藜詩稱:“四百阡丘萬頃田”。登閣遠跳,遠山近水盡收眼底。
?
????? 文昌閣建成已230余年,歷經百年滄桑,風韻猶存。昔日文人春秋登閣,聽風吟詩,賞景作畫;而今天的游客到此,既可觀清新秀麗的皖南田園風光,又可賞風格獨特的古代建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