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聊城市東關古運河河畔,原護國隆興寺內東南角。塔始建年代無文字記載,據推測,當在南宋或遼金。1973年,政府撥款重修。施工期間,在五層塔身和基座發現石函,石函外陳歹有銅菩薩、瓷瓶、宋元古錢多枚。函內有小型銀棺,內有僧人骨灰及舍利子。石函外側有石刻銘文,說明原有的鐵塔在明代永樂年間倒塌,天順年間由東昌府僧綱司都、綱性深及隆興寺住持祖崇僧德寧募捐重修。塔為生鐵鑄造13層,高約15.8米。塔下基座占地16平方米,上有石刻佛教浮雕孔雀、麒麟、龍鳳及樂舞人物等各類圖飾。塔四面有門窗、斗拱、瓦攏、房檐等,只供觀瞻,不能攀登。1977年,鐵塔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聊城流傳著一首家喻戶曉的民謠:“東昌府,有三寶,鐵塔,古樓、玉皇皋。”被人們譽為三寶之一的鐵塔,位于聊城東關運河西岸、原護國隆興寺東南角,鐵塔本身沒有銘記,地方文獻中亦無記載,從塔的形制與浮雕風格上分析比較,初建年代在北宋早期,是本市現存最古老的建筑。鐵塔為八角形樓閣式佛塔,現為12層,塔高15.8米,由塔身、塔座兩部分組成。塔座為石砌正方形上下疊澀不對稱式須彌座,高2.90米,底邊長3.17米,占地10.50平方米。塔身用生鐵仿木構分層鑄造,逐層迭裝而成。鐵殼中空,厚6-10厘米不等。樓身共12層,倚柱、斗拱與一層相同。各層都有腰檐平座,平座均為四鋪作單抄計心造,周繞欄桿。腰檐仿木檐鑄造有檁枋、檐椽、飛椽、瓦壟及斜脊等。塔身逐層收分,塔頂置仰蓮葫蘆寶瓶式塔剎。聊城鐵塔,目前已是我國為數不多的鐵石建筑,是中國六大古鐵塔之一,不論在建筑風格,還是在石雕藝術上,都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景區票價:
8:00---19:00
山東省聊城東關運河西岸、原護國隆興寺東南角
景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