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潭
3415views
白龍潭風景區位于密云水庫東岸,距縣城25公里的龍潭山中,距北京東直門90公里,是一處集人文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度假區。 “風水寶地白龍潭,皇帝行宮在潭邊”。在北京密云縣東北30公里處的龍潭山中,有一處古老名勝,這就是首都新16景之一--白龍潭自然風景區。 白龍潭西臨被譽為華北第一內湖的密云水庫,北靠長城,整個景區內山清水秀。夏上龍潭山,猶如剝開天地間一只青色橄欖,曲曲折折,盤盤繞繞的“之”字形小路使人感到路之遙遠,山之幽深,綠色漸行漸重也漸深。每一口呼吸都像在享受新釀成的空氣,神清氣爽,靈魂澄明透澈。山格外深邃幽靜,滿眼都是濃濃的綠,怪怪的石,使人有穿行在千巖萬壑、原始密林之感。 景區內有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四年的龍泉寺,寺前匾額為清朝李鴻章所題,寺內金剛殿與大佛殿之間除了幾棵700多年的古柏之外還存有戚繼光、袁世凱等極有價值的名人碑刻,另有五龍祠,始建于北宋咸豐年間,祠前豎立乾隆,嘉慶御碑,碑前為神密的白龍真潭,清高宗曾在此留下"一川冰雪飛五月衣裳冷,所見奇跡多,似此頗鮮并"的詩句,白龍潭山靈水秀、峰多石怪、松柏滿坡、十里道人溪夏濤濤、冬涓涓、步步橫生野趣,八百畝風景林、桃杏花開報春、碧綠覆蓋爽夏、玻璃紅葉染秋、蒼松瑞雪暖冬,古松石上長,古剎石上修,古潭石上涌,古像石上刻。站在山頂,俯眺群山,目光所及,橫臥的風景手卷一般展開。山重水復,幽邃的谷地開處,是一泓碧水,嵌在綠山中。 白龍潭自古以來就是有名的風景區,宋、元、明、清各代帝王將相、社會名流在這里留下了不少遺跡。“白龍晝飲潭,修尾掛石壁”是宋朝著名詩人蘇轍的吟誦;“同游不少攀鱗志,獨有波臣愧此身”是明朝戚繼光的詩句,現在碑碣尚存。明共備道徐蘭如在此也留有游龍潭的詩稿。“驅車來訪到龍潭,石上青苔砌小庵,爽氣繞筵猶帶露,危旌隱日自生崗,人依玉樹妖塵遠,魄濯冰壺酒正酣”。歷代皇帝都把這里視為靈境,建有龍泉寺、菩薩殿,到了明、清兩朝又重建了“五龍祠”、石牌坊及乾隆的避暑行宮。石坊兩側豎有乾壟嘉慶的御牌,牌坊中央的匾額上有“石林水府”四個大字。石坊下方便是形似巨盆般的石潭,瀑布飛星濺玉,激雪蕩霧,洋洋灑灑匯作了一潭,流出一條河,為白龍潭風景更添了神韻與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