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長城
4923views
西沙地村是密云西田各莊鎮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也是一個雞鳴兩縣的地方,村子的西南就是懷柔縣地界,村西兩公里處就是連綿起伏的大山,在山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峽谷叫石塘峪,峽谷兩邊的山脊上,就是令世人震驚的“錯長城”所在地。
錯長城當地人叫它“半截子邊”,峽谷兩側加起來總長只有400米,與別的長城沒有連接,孤零零的一段無記載。嚴格意義上說,峽谷西面的長城不能算是長城,因為它既沒有敵樓,也沒有烽火臺,只是在谷中的半山坡上用毛石壘了一段長只有十米,高一點五米的石墻就草草收場了。峽谷東面的長城沿山脊而起伏,氣勢雄偉,地基為鑿磨成塊兒的大石條,最大的一塊長兩米,高50公分,在古代沒有機械的情況下,不知用什么運上去的。地基上面用青磚襯砌,雙層墻體,中間用黃土夯實,依山就勢,構筑別致,中間有敵樓一座,分上下兩層,樓的構造三明九暗,在敵樓的底層弧形拱頂上,至今還清晰可見修拱頂時荊笆與白灰接觸時的荊條痕跡,這在其它敵樓上是非常少見的,為我們今天研究長城敵樓的建筑工藝留下了珍貴的資料。與敵樓相連的東段城墻內側有拱門一座,據蔣大爺講,拱門上原有兩扇可關開的石門,石門前是石條襯砌的臺階,走進石門內,是依城墻左右內壁襯砌的兩個石條臺階,沿臺階可以上東西兩側的城墻,而城墻的外側是砌死的,這樣的拱門在其它處長城中是極少見的。長城上有磚砌的城堞、箭垛和了望孔,有的望空上崖邊還雕刻著精美的水波紋,但都已長滿了厚厚的青苔,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傳說“錯長城”
據當地老人講,這段長城建于明代隆慶年間,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期。當戚繼光修完古北口、黑龍潭一帶的長城正往前推進時,被朝廷急調去遼東御敵,臨走前他將修長城的任務交給副將譚成。但譚成玩忽職守,把本該修在懷柔神塘峪的長城修在了密云的石塘峪。
戚繼光回兵就趕到神塘峪查看長城修建的進度,可卻不見長城的半點影子,回營才知道譚成把長城錯修在了石塘峪。戚繼光大怒,上報朝廷后將參與犯罪的20名貪官就地正法,法場就設在石塘峪西面的一條山溝里,至今這條溝還叫“贓官溝”。
600多年過去了,“錯長城”仍在,“贓官溝”仍在,它依然昭示著后人,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