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峽
3868views
雙龍峽自然風景區是京西新開發的一個風景區,位于門頭溝區齋堂鎮火村南2.5公里的青山翠谷中。雙龍峽自然風景區主體形象概括為六句話應該是:十里溪流 百潭瀑布 千畝紅杏 萬頃林海 青山翠谷 世外桃源 蒼山如海,峰巒巍峨俊秀,被喻為“小九寨”、“百瀑布”。景區水資源豐富,小流域氣候溫暖潮濕,林木繁茂,動植物物種豐富。整個景區植被覆蓋率達到95%。最高峰老龍窩海拔1646米,形成29米以上的大瀑布兩個,幾米以下的小瀑布近百個,天河、水潭、綠谷、紅巖組成一幅幅靚麗的美景。春天山花爛漫,幽香撲鼻;夏日滿谷清涼、小溪潺潺、泉水涌流,背陰處冰肌綠樹相映成趣,古楊、古柳、百年獼猴桃、山葡萄林遮天蔽日、纏繞其間,宛如熱帶雨林一般;金秋時節秋高氣爽,滿山紅葉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更是美不勝收。冬天,冰瀑潔白如玉、氣勢壯觀,令人流連忘返。在這里,您還可以體驗到驚險刺激的原始森林等山探險;乘坐獨特的森林小火車,行駛于山間,花香迎面而來令人心神怡,猶如仙境。可以欣賞的主要景點有:玉龍湖、清幽湖、坐聽雙琴、仙女灣、第一瀑布(高29.7米、寬5米)、千蛙蜂、七音瀑、雙龍入水、小九寨溝、琴玉潭、三百年野生獼猴桃、仙女梳頭、雙龍戲龜、青蛙石、二百年野生獼猴桃仙聚柳、送仙松、第二瀑布(高30米、寬10米)、原始森林。第一瀑布至第二瀑布山谷內,沿溪流、山徑,藤蔓植物與灌木、喬木糾纏盤結,形成約五公里長的天然植物走廊,郁郁蔥蔥,號為“藤蘿谷”,為雙龍峽一大奇觀。景區概括為:“十里溪流、百潭瀑布、千畝紅杏、萬頃林海?!闭婵芍^青山翠谷,峰巒巍峨俊秀。到了夏季山花遍地,溪水潺潺好一派北國秀色,所以又有“小九寨”之稱。
雙龍峽老龍窩最高峰海拔1646米,景區全長15公里先乘小火車進入景區,然后步行4、5公里。穿行溪流峽谷,便到了第一瀑布高29、7米,寬5米冰厚度5——6米潔白如玉,十分壯觀。
從第一冰瀑布往上還行10公里左右,完全是在冰上往返行走,要穿帶釘子的鞋才能上去。山谷越走越窄,適宜年輕人、體力好的,它帶有一定的探險性、刺激性。到了第二道冰瀑布,為華北地區所罕見的,落差30多米寬12米結冰厚度6——7米冰期很長,一般從12月到來年的5月份。這里又是攀冰愛好者的理想去處。能到這里一定要帶上相機,留下這難得的冰瀑布景觀。但是特別強調一定注意安全,聽取導游的線路指引,如果不小心滑倒就麻煩了。
景區除了兩個冰瀑布外,這里還有獨到之處森林小火車,當您坐上小火車的時候,就如同到了“智取威虎山”夾皮溝,這在其他景區是看不到的。到了春季這里是有千畝杏花盛開,香味撲鼻,如同到了花的海洋。山兩邊綠色茸茸,溪水潺潺蜜蜂和小鳥也蜂擁而致,如能在這里踏青小息,絕對也是一種美的享受。
夏秋季山花爛漫,走進郁郁蔥蔥的“藤蘿谷”,游人就猶如到了仙境,所以又稱“世外桃源”,這里會叫您立覺拔塵脫俗、心曠神怡、因為景區具有既能欣賞又有藥用價值的豐富的植物,散發陣陣香味,使您陶醉。它們有山桃、丁香、青棗、野花椒、玫瑰、銹紅菊、黃芩、益母草、紫胡、百合、野草莓等。
九至十月三千多棵核桃及山里紅等果品,可供游客采摘。秋天這里為尚佳的收獲季節,遍山紅葉也會使您留連往返,此外夏秋季節還能滑沙、滑草、垂釣、劃船、越野車、篝火、野炊、燒烤等多項活動內容一定使您玩的盡興。這里無論哪個季節都能享受環境幽靜、空氣清新,來過的人都稱這里為天然氧吧。
游人至此恍如人間仙境,世外桃源,無不立覺心清氣爽。 雙龍峽還有許多具有觀賞、藥用、經濟價值的植物。如軟青棗、山桃、映山紅、報春、胭脂、丁香、野花椒、玫瑰、繡紅菊、黃芩益母草、六道木、柴胡、桔梗、百合、野草莓等。游客在不同季節可以觀賞。除觀賞自然風景之外,在每年的六月底七月初可以采摘火村的特產大紅杏??头渴仟毩⑿l生間的雙人間和三人間,可接待100多人入住。夜幕降臨,在燦爛的星空下,燃起熊熊篝火,燃放鞭炮煙火,跳起歡樂的舞蹈,唱著抒情的歌曲,您將會忘記旅途疲勞興奮地度過鄉村寧靜的夜晚。
乘車路線:蘋果園地鐵站往西200米,乘929支線,直接在火村口下車,下車后一路踏青步行3.5公里(或乘坐雙龍峽接送車)進入雙龍峽自然風景區。 自駕車:沿阜石路從門頭溝或石景山到三家店(沿水庫)沿109國道經軍莊、下葦店、王平村、芹峪口、珍珠湖、軍響、西胡林到火村雙龍峽景區。從北京到景區80公里。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鐵棺峽出口寬谷地帶,土地肥襖,有幾十戶鄉民在這勤勞耕種,過著不愁吃喝的安定生活。
峽谷東岸的山洞中,盤踞著一條黃龍,它歷經了三百多年的修煉,和附近鄉民相處和善,見難相助,有救必應,當地黎民對他十分敬仰。每逢天旱,人們便成群結隊的來到洞前求雨。黃龍為了滿足鄉民需要,便從洞中吐出一股股紫霧,紫霧冉冉上升到天空,很快凝成一團團烏云。頃刻,雷聲隆隆,大雨傾盆,使峽谷莊稼五谷豐登。鄉民為了感激黃龍神恩,便在黃龍洞前,立廟祭祀。
不知又過了多少年,西岸山洞中,住進了一條烏龍。它經過百余年修煉,開始有了一些道法,見黃龍洞前香火很旺,祭品繁多,不禁眼饞起來。心里暗想:哼!黃龍有多大的本事,你們那么尊重它,不把我看在眼里,好嘛,讓我施展法術給你們看看,那時你們就會來求我了。于是,烏龍開始作威起來。這時,剛巧遇上天旱,它就乘機火上加油、口吐火焰,使田干地裂,莊稼枯黃,人畜因熱而生病的不少。黃龍得知此事,忙布雨解危,使烏龍的陰謀未能得逞。就這樣反復幾次較量,都是黃龍化險為夷。烏龍見黃龍處處與它作對,十分氣惱。
一天,烏龍來到黃龍洞外威脅黃龍說:“你快把洞府讓出,不然叫你葬身洞窟,后悔莫及!”面對烏龍的無理威脅,黃龍以好言相助:‘修煉便民’是我們的正本,你這樣作惡害人是不對的。驕橫無理的烏龍大吼:“少說廢話,今天讓你看看我的厲害!”話剛落音,烏龍就口噴一團紅光,隨著一聲巨響,頓時廟宇倒塌,連整個洞府也晃動起來。黃龍被激怒了,從洞中沖出,與烏龍廝殺起來。兩龍騰空,相互伸長龍爪,你抓我咬, 各自施展絕招。好一場惡斗,只殺得天昏地暗,經過九九八十一個回合,烏龍由于修練功夫不如黃龍,漸漸不支,且戰且退,鱗甲被打落得滿峽谷都是。至今人們看到寧河中的五彩石,傳說就是兩龍相斗時掉下的鱗甲變成的。
正當烏龍戰敗被擒,連連呼救求饒的時候,恰巧觀音大士云游到此,問明了原固,訓斥了烏龍,勸阻黃龍手下留情,要兩龍合好,同住一個洞中,共同修煉仙道,為民除害。
鄉民們見黃龍一心為民施云布雨,烏龍也改邪歸正了,又集資重新修起了廟宇,取名“雙龍廟”,兩龍逢旱施雨;遇澇放晴。鄉民們把峽谷耕耘得青翠欲滴,莊稼喜人,生活一天天的好起來。
明朝文學家楊慎(號升庵),路過三峽時,聽到鄉民們紛紛稱頌雙龍利民功績,欣然揮毫留下了“護峽佑民”四個大字。人們把這四個字做成一塊金匾,懸掛于雙龍廟中,以表彰二龍。為此,這段峽谷也叫“雙龍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