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博物館
8451views
中國美術館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近現代藝術家作品為重點的國家造型藝術博物館。1963年6月,毛澤東主席題寫“中國美術館”館額,明確了中國美術館的國家美術館地位及辦館性質。主體大樓為仿古閣樓式,黃色琉璃瓦大屋頂,四周廊榭圍繞,具有鮮明的民族建筑風格。主樓建筑面積18000多平方米 ,一至五層樓共有17個展覽廳,展覽總面積8300平方米,展線總長2110米,其中一層9個展廳,展覽面積總和達5100平方米,展線長1400米;三層5個展廳,展覽面積總和2000平方米,展線長429米;五層3個展廳,展覽面積總和1200平方米,展線長235米。1995年主樓后新建現代化藏品庫,面積4100平方米。
? 中國美術館收藏各類美術作品10萬余件,以新中國成立前后時期的作品為主,兼有明末、清代、民國初期藝術家的杰作。藏品主要為近現代美術精品,中國當代著名美術家的代表作品和重大美術展覽獲獎作品,以及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作品。藏品中有任伯年、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蔣兆和、司徒喬、李可染、吳作人、葉淺予、羅工柳、吳冠中等藝術家的作品。此外還有外國美術作品千余件。1999年,德國收藏家路德維希夫婦捐贈外國美術作品117件,包括4幅畢加索的油畫。
? 中國美術館的事業蓬勃發展,得益于政府支持及文化部的直接領導,政府成立了專項收藏資金,為美術館收藏藝術珍品奠定了良好基礎,而一些收藏家、藝術家們出自社會使命感和把藝術奉獻大眾的信念,向中國美術館無私捐獻,為中國美術館藏品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近年來,中國美術館陸續接受了藝術家或家屬捐贈的李平凡、劉迅、張仃、華君武、趙望云、唐一禾、滑田友、文樓、吳作人、靳尚誼、吳冠中等藝術家作品,館藏品與日俱增。
? 建館40多年來,中國美術館已舉辦數千場具有影響的各類美術展覽及國內外著名藝術家作品展覽。在舉辦具有影響力的全國性展覽外,影響較大的國際展覽有:“美國哈默藏畫500年名作原件展”、“法國19世紀農村風景畫展”、“畢加索繪畫原作展”、“德國表現主義版畫展”、“羅丹藝術大展”、“夏加爾藝術大展”、“米羅東方精神藝術大展”、“奧地利國家博物館藏品展”、“非洲藝術大展”、 “達利藝術大展”、 “法國印象派繪畫珍品展”、“仲夏法蘭西——北京”、 “俄羅斯藝術300年——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博物館珍品展” (“2006中國俄羅斯年”重要展覽之一)、“美國藝術三百年:適應與革新”、 “意大利藝術·意大利生活” (“2006中國意大利年”重要展覽之一)、 “從提香到戈雅——普拉多博物館藏藝術珍品展” (“2007年西班牙文化年”重要展覽之一)。2008年舉辦的“盛世和光——敦煌藝術大展”打破了中國美術館建館以來的日參觀量、月觀眾量和單項展覽觀眾量三個記錄,兩個月內接待觀眾66萬人次,中國美術館已成為向大眾實施美育的重要藝術殿堂。
? 為把中國美術館建成真正國際水準的國家現代美術博物館,2002年5月,我館開始對主樓實施改造裝修工程。2003年5月竣工,展廳設施、燈光照明、樓宇自控、恒溫恒濕、消防報警、安全監控系統都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改造后的新館運用了現代建筑的新技術,對傳統格局加以擴展,為民族建筑文脈增添了新的內涵。2003年7月23日 ,正值建館40周年之際,中國美術館重新開放,引起國內外藝術界的廣泛關注。
? 為適應國家文化建設發展的要求,中國美術館的擴建受到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已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目前,各項籌備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 與此同時,中國美術館的各項改革工作也在進行中,繼續實施“開門辦館”的策略,組成了中國美術館顧問委員會、中國美術館藝術委員會、中國美術館策展委員會、中國美術館收藏評鑒委員會、中國美術館展覽資格評審小組;中國美術館還將繼續推進人事體制和分配機制的改革;繼續加大收藏力度,豐富藏品種類;繼續提高策劃系列展、精品展的學術能力,打造國家美術館品牌;繼續強化公共教育職能,提高美術館服務社會水平;繼續盤活資源優勢,開發延伸產業;繼續加快建立“數字美術館”和“流動美術館”的進程。
?
9:00―17:00 (16:00停止入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