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3821views
焦莊戶地道站遺址位于北京市順義區東北部地區的燕山余脈歪坨山下,距北京東直門60公里,距順義城區30公里,是一個自然村,隸屬于順義區龍灣屯鎮。它處于通往平西、平北的咽喉,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七七”事變,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日寇在占領區建立偽政權,并經常出動日偽軍到焦莊戶村抓壯丁、搶糧食,無惡不做,激起了當地人民對侵華日軍的滿腔仇恨。 一九三八年秋,黨的組織來到了焦莊戶村,帶領全村農民同日寇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在戰爭中焦莊戶人民不斷總結了便于打擊敵人保護自己的斗爭經驗,于一九四三年春開始挖地洞并在實戰中不斷地改造、擴展,到一九四五年形成了村村相連戶戶相通全長達23華里的地下長城,在此后的戰爭中焦莊戶人民沉重地打擊了敵人,有效地保護了自己,為冀東人民的抗日戰爭樹立了光輝的典范。由于斗爭形式新穎、戰績卓著,一九四七年十一月,順義縣人民政府授予焦莊戶“人民第一堡壘”的光榮稱號。 現在,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九六年國家又把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定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焦莊戶人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年代,利用地道、地雷同敵人進行英勇頑強的斗爭。展室內以翔實的資料、珍貴的文物及真實的地道戰遺址,再現了焦莊戶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同國內外敵人進行英勇斗爭的歷史畫面。現在供觀眾參觀的地道戰遺址還保留著650多米,地道內有休息室和指揮所,有單人掩體、陷井、碾盤和廟臺暗堡等戰斗設施,還有水缸、炕洞、墻柜、鍋臺、豬圈、柴棚、驢槽等較隱蔽的出入口和瞭望樓。 紀念館參觀的內容共有六項:一是參觀地道遺址;二是看地道戰電影;三是聽抗戰時期兒童團員焦志斌同志講焦莊戶村的戰斗歷史;四是吃"抗戰飯"(即窩窩頭、玉米渣粥和咸菜);五是看"地對空導彈基地"(即看部隊內務、隊列表演、通訊和指揮、導彈實物操作、導彈演習錄像);六是秋季蘋果熟了,觀眾可以親自參加采摘蘋果活動。
8:30-16:30,周一、周二閉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