檗谷山莊
7196views
古檗山莊,位于晉江市東石鎮檗谷村,曾被譽為閩南“綠冠上的翡翠”。檗谷山莊莊主黃秀烺,生于清朝咸豐九年(1859年),幼年父母早喪,后隨同鄉南渡菲律賓求生,經過艱苦奮斗終成巨富。40歲的時候在故鄉檗谷村,購地10畝,興建家族陵園古檗山莊,該墓園于1913年動工,費時3年耗資25萬兩銀元
?
山莊 山門和正門均以礱石為柱 門上以玉昌湖輝綠巖琢成門匾 山門匾書“黃氏檗莊 為清光緒年間狀元張謇的手筆 柱聯“仰峙吳山俯環石井,遠承檗谷近接松庵”為前清武狀元黃培松所書。
?
循庭院而走便是山莊的正門 大匾之上是清朝末代皇帝宣統的老師陳寶森所題的“古檗山莊”,跨進正門,即為內庭,迎面而來的是一個半月形的荷花池,長達60米,寬大約13米,池岸用低欄圍護,池中現仍有荷花。
?
墓庭的四周走道回環 “瞻遠山居” “檗蔭樓” “景庵” “息廬”分立四角,其建筑特色各異 分別為羅馬建筑風格 漢蒙建筑風格 中式建筑風格和阿拉伯建筑風格。
?
古檗山莊的整體建筑符合黃秀烺的“欲效周禮族葬,心又影響西洋塋域,企求富而不囿于俗”。設計時都于有意無意中注入對稱的幾何格局,同時滲以中國傳統的營造法式,并回溯到周朝族葬的昭穆方位,使墳墓的排列井然有序,從而成為中西合璧墓園的特殊風格,實是國內園林建筑格局中比較少見的。在當時眾多的園林建筑中, 類似古檗山莊這樣高度對稱的園林,雖早已出現于北京長春園的“西洋建筑”,但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一把大火把長春園燒得連遺跡都蕩然無存。因此,可以說古檗山莊的存在可稱為國內園林中對稱式難得的一例。同時,山莊的建筑交織著富者豪華鋪排的氣派和對天年不永的感嘆 除古代的帝王陵外 這種墓園在國內亦屬少見。
?
黃秀烺家族墓塋,計有10座之多。墓塋隆出地面,乳白的花崗石疊成塔形,具有明顯的西洋墓葬特征,但墓埕、墓桌及墓碑具有中國特色。
?
山莊總占地1.7萬平方米,整體方圓形,坐西北朝東南,中軸線依次布置為山門、正門、半月形水池及墓塋。墓塋后是5座風格各異的建筑物,分立東南西北4個方位,外砌成圍墻,從而形成山莊獨特的建筑群體。
東面的“息廬”為中式瓴瓦小屋 作為“旅梓歸葬,暫時停樞之所”,
墓庭北面的“檗蔭樓”為雙層樓,半圓窗門、深闊臺廊、是羅馬建筑風格,堂內懸有民國大總統黎元洪于五年九月題褒的“急公好義”留金石刻匾額 二樓現為一個陳列館,內容主要由山莊風貌和黃秀良家史兩大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