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山
4257views
傳說老子是彭祖的后代,生于淮水之濱。他的母親因吃了水中漂來的一只李子而懷胎,孕育八十一年,生下一子白發蒼蒼,故取名李老子。還因耳上有三個漏,又名老聃,道號猶龍。周王朝為了開發西域,宣揚周禮,派老子西方游說,漫游中他因吃了西王母的仙草而修煉成仙。一天他騎著青牛從天廷飄落到海中一塊礁石上,后海水退了,這礁石成了一座小山。他在這里修道煉丹為漁民治病,人們尊稱他為太上老君,并把這座山叫老子山。
道教名山老子山,位于洪澤湖南岸,為淮河入湖口岸,三面環水,一山分南北中連接貫通,以秀麗的湖光山色而聞名遐而。老子山自古商業興盛,文化發達,南北商賈常云集于此。此山名勝古跡甚多,有老子煉丹臺、青牛跡(老子坐騎青牛蹄印)、鳳凰墩、釣魚臺、法花寺、猶龍書院等十景,可惜都毀于戰亂,現僅存仙人洞、鳳凰墩遺跡。老子山境內有大小灘頭數十處,連同水面30余萬畝,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湖中盛產多種淡水魚、蝦、蟹、鱉、河蚌以及菱、藕、蓮子、欠實、蘆葦、菱草等。鎮西南湖面有近萬畝的連片荷花塘,荷花塘盛開時,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實為湖上絕景佳處,有《老子山記》為證。
沿著老子山彎曲的山道信步走來,綠樹濃蔭掩映著一戶戶農家。古樸的農舍前后左右,幾乎處處都有古跡遺存。在一家木門輕掩的小屋門前,屋檐下竟是雕著精美花紋的漢代古磚!隨步走進另一戶農家,發現其墻壁上嵌著一塊古碑,竟然是一代清官陶澍來此尋訪大禹遺跡的題詠古碑,字跡保存完好清晰。喝著茶的老農指著門口一座雕刻得中規中矩的古石墩,笑著說,這家伙的真實身份,文物專家至今也沒考證出來呢。而它所正對著的,則是宋帝南渡時的御碼頭;不遠的地方,則是宋代淳佑塔地宮遺址……
當地的文物專家說,早在唐宋元明,由于地處南北交通水路要道,老子山原本是一個商業興盛,文化發達,南北商賈經常云集的繁華熱鬧之所在。當年出入淮水之船均在此歇足補給,日逾千舟,桅桿林立,帆若白云,入夜燈火萬盞,映入水中,猶如銀河落淮入湖,煞是迷人。后來由于歷年兵害災殃,河運交通衰退,特別是清代以后,這里逐漸衰微下來,但所遺留下大量的人文古跡,散落在山道農舍之間。據調查,這里先后發現過漢墓葬、東晉墓磚以及六朝時期墓葬,此外還有北宋蓮瓣紋瓦當、高浮雕虎、獅首紋瓦當等。它們仿佛在默默地向人們傾訴著老子山的滄桑變遷,成為研究淮水文化不可多得的歷史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