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寺
3570views
看完深秀湖的山光水色,繼續沿瑯琊古道前行至山腰,只見蔥蘢玉秀的古樹之中,一片樓臺殿宇,“廊腰曼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勾心斗角。”這便是古瑯琊寺。月洞形山門上書“瑯琊勝境”四字。
瑯琊寺原名寶應寺,為唐代大歷年間淮南路刺史李幼卿與法琛和尚所創建。據說,李幼卿與法琛和尚在造寺之前,曾先繪圖呈送唐代宗。恰巧代宗皇帝頭天夜里夢見在一片山林深處有一座寺院,其形狀、規模和那張圖上畫的頗為相似。代宗十分高興,特賜名“寶應”。后又易名為“開化禪寺”、“開化律寺”,因其坐落在瑯琊山中,人們便同稱為瑯琊寺。
瑯琊寺依山傍林,建筑雄偉。寺內最大的建筑是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大雄寶殿高14米,深15.3米,雕梁畫棟,十分壯觀。殿內塑有如來佛、觀世音、十八羅漢。藏經樓建在寺院的最高處,居高臨下,相傳樓內 曾藏有一部貝葉經。瑯琊寺的其他建筑有無梁殿、明月館、念佛樓、祗園、悟經堂等,或前或后,或搞或低,交相輝映,構成一幅雄壯而優美的山寺圖。其自然名勝有歸云洞、雪鴻洞、石上松等,奇姿巧態,各具特色。
據《瑯琊山志》載,瑯琊寺的極盛時期是唐宋兩代,樓殿規模宏大,和尚最多時達800多人。古寺內外,曾有亭臺20余座:無梁殿右側有清風亭,亭側又有洗筆亭;殿左有春亭;東面有茶仙亭,悟經臺旁有洗心亭;右側有曉光亭;瑯琊山左山頭有東峰亭;南天門古碧霞元君殿南有會峰亭;雪鴻洞上有梅亭;念佛樓右側有琴臺,琴臺南有寂樂亭等。
由于世事的變遷,瑯琊寺及其周圍建筑幾興幾毀,很多亭臺早已不復見了。現在的建筑,大部分是民國初年由達修主持重新修建起來的。建筑保持了古代原有的格局和式樣。許多碑刻、石刻、古磚依然可見,所以瑯琊寺正門內有一幅對聯說:“古寺猶存明季石,山門尚有建康磚。”除了部分明代建筑外,還有唐碑、宋刻,都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
瑯琊寺相關線路
景區資訊
熱點資訊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政策促進、產業創新與旅游復蘇”為主題的2022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北京和上海舉行。論壇期間正式發布《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報告(2022)》,同時公布了...
Read more
日前,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第五屆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華僑城旗下華僑城旅行社再次入選“旅行社品牌20強”,并榮獲“優質療休養服務企業”獎項,企業綜合實力再獲行業認可。.“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是中國旅...
Read more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繁榮與重構”為主題的2023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發布了“2023中國旅游集團20強”榜單,華僑城集團再次上榜,連續15年位居前列。▲2023中...
Read more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旅游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同時指出“新時代新征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