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山
3983views
瑯琊山是皖東第一名勝,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華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風景區之一。風景區內丘壑林泉、寺宇、亭臺、古道、古關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獨厚,境內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層巒起伏,溝谷深邃,溪流潺爰,林森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隱、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麗可詠的自然景觀,逐漸形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瑯琊山“八名”文化勝境。
?
瑯琊山距六朝古都南京48公里,省會合肥130公里。滁州瑯琊區與南譙區交界處,與滁州城山城一體。京滬鐵路縱貫南北,104、312國道自東、南兩側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捷。
?
瑯琊山風景區面積11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86%,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有受中日侯鳥保護協定中保護的鳥類54種;特有的瑯琊榆、醉翁榆為國內珍稀樹種,并分布著我國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石灰巖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山中溝壑幽深,瑯琊溪、玻璃沼、曲水流觴淙淙流淌;讓泉、濯纓泉、紫薇泉等山泉散布山間;歸云洞、雪鴻洞、重熙洞、桃源等洞洞神奇。92年7月中央電視臺瑯琊山風光攝制組拍攝到的“海市蜃樓”又稱奇觀。蔚然深秀的瑯琊山歷來享有“蓬萊之后無別山”之美譽。
?
???????? 瑯琊山風景區,包括瑯琊山、城西湖、姑山湖、胡古等四大景區。主要山峰有摩陀嶺、鳳凰山、大豐山、小豐山、瑯琊山等。景區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名亭、古寺為主要景觀。山間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有始建于唐代的瑯琊寺,有卜家墩古遺址留下的大量古跡和文物,還有著名碑刻唐吳道子畫觀音像、唐李幼卿等摩崖碑刻近百處。1988年,瑯琊山以安徽瑯琊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瑯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淵源久遠。自唐宋以來李幼卿、韋應物、歐陽修、辛棄疾、王安石、梅堯臣、宋濂、文征明、曾鞏、薛時雨等歷代無數文豪墨客,達官顯貴為之開發山川、建寺造亭、賦詩題詠,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遺產,擁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勝境。其中唐建瑯琊寺為皖東著名佛寺,也是全國重點寺觀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歐陽修所著《醉翁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被譽為“天下第一亭”。山林幽谷中重修和復建的南天門、野芳園、深秀湖、同樂園等景點和歷代書法名家書寫的《醉翁亭記》“真、草、隸、篆”碑刻與山中原有古道、古亭、古建筑相得益彰。瑯琊山特有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相互交融,相映生輝,令中外游客嘆為觀止。南天門上為紀念碧霞元君修建的古碧霞宮是著名的道教場所,瑯琊山流傳千百年的“瑯琊山初九廟會”至今沿襲。
水聲潺潺風景秀麗的瑯琊山,名勝古跡遍布,古剎、名亭、古關隘、古驛道、碑、碣、摩崖碑刻等大量不朽的文化遺產無一不印證了瑯琊山淵源久遠的文化歷史。瑯琊山與城市緊緊相連,它臨江近海,襟江帶淮,勢為南北之要沖,東西之走廊;自古地處“吳頭楚尾”,歷代為交通要驛,有“金陵鎖鑰”之險,“九省通衢”之要;繁榮的經濟文化吸引了大江南北的文人雅士云集,僧尼道士傳道頌經;儒、釋、道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可謂“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
素有“蓬萊之后無別山”美譽的瑯琊山,有極高的旅游品位,是人們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科學研究、訪古探幽、回歸自然的理想去處,歷來為中外名人和旅游者所青睞。**、李鵬、喬石、**、胡耀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先后光臨過瑯琊山。文以山麗,山以文傳,林壑優美的瑯琊山為古人更為今人賦予勃勃生機,它既是科研、教學的基地,更是中外賓客理想的旅游勝地。
滁州氣候屬于北亞熱帶季風區,陽光充足,降雨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為14.4℃-16.6℃。一年四季皆宜旅游。
?
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