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鳳寺
10686views
來鳳寺座南向北,建筑由山門、金剛殿、大雄寶殿、玉佛殿、觀音閣及張桓侯廟、白玉祖師殿等組成。占地面積10646平方米。
山麓有林蔭道通往寺院,道路迂回曲折,穿行于濃密的樹林之中,寺院月臺下砌筑有970級石階,稱為天梯。沿石階拾級而上,登上一月臺,為進寺院的過渡空間,由月臺前行,又登上寺山門前高大月臺,月臺石欄回護,一對大石獅雄居月臺之上。
山門與金剛殿為一體,單檐硬山頂穿斗式木構建筑,面闊三間長12.5米,進深8.25米。山門檐下懸“來鳳古剎”木匾,兩側塑哼哈二將。金剛殿兩側神臺上分別塑四大天王,中間北面塑彌勒佛像,南面塑護法神韋托像。
金剛殿南為大雄寶殿,兩殿之間為院心,院內花木扶疏,古梅、古紫薇生機盎然。大雄寶殿為單檐歇山頂穿斗式木構建筑,面闊5間長17米,進深14.5米,殿四周設廊,梁檐柱枋施彩繪,殿內佛壇上塑三世佛。殿西側廂房5間長22.5米,進深5.7米,為客堂及僧舍。
大雄寶殿后為玉佛殿,單檐硬山頂穿斗式木構建筑,面闊三間長12.5米,進深7.5米。
天梯、月臺、山門、金剛殿、大雄寶殿、玉佛殿均在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上,構成該寺院的中心建筑。
中軸線西側前為觀音閣,單檐硬山頂穿斗式木構建筑,開間長10.7米,進深10.25米。光緒十三年(1887年)重修。后為土主廟,今已不存,其址于1982年建明代騰沖城微縮城樓景。城樓為重檐歇山頂式抬梁建筑,面闊一間長6.25米,進深6.25米,四周為城墻圍護。
觀音閣南側為水池,小城樓南側為回廊,長42.5米,寬3.7米,為1982年所建。
中軸線東側前為一幢單檐硬山頂穿斗式木構建筑二層樓房,面闊7間長30米,進深10.75米,為寺院附屬建筑,建于1982年,后為張桓侯廟。始建于明崇禎年間,光緒七年屠行人等復建。單檐硬山頂,穿斗式木構建筑,三層開間,面闊11.14米,進深7.13米,格子門4扇。公元2002年維修。中間設水池、假山、小廳,為1982年所建。
張桓侯廟東側為祖師殿,單檐硬山頂穿斗式木構建筑,3開間長15米,進深9.25米,神臺上塑白玉真人卞和像。殿建于高臺基之上,殿前有廊,石欄圍護。殿右側為廂樓,面闊7間長33.75米。祖師殿前為戲臺,坐北向南,單檐硬山頂穿斗式木構建筑,面闊3間長10.75米,進深6.75米,戲樓后有長7.5米,寬19.25米的月臺,月臺上有石欄圍護。祖師殿與戲樓之間為院心。
來鳳寺各殿宇及附屬建筑保存現狀完好。寺院圍墻內為核心保護范圍,圍墻外3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2003年騰沖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