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古鎮
6019views
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福利古鎮,不僅山水綺麗,而且有其獨特的文化,至今還保留有原始部落文化——儺樂(儺:nuó,舊時驅除疫鬼的神)、儺舞、儺面具;從福利的三亭(大光亭、接樓橋亭、觀景亭)、三街(老街、興隆街、嶺背街)、三宮(天后宮、行宮、水源宮)、三寺(青龍寺、白虎寺、崇佛寺)、三石(即三姑石,平列石臺上的三塊石頭,相傳是當年劉三姐為解救三位村姑而“點衣成石”的杰作),可以看出其中文化的多元性、復雜性。并且,現在的福利每年農歷五月初八都會舉辦盛大的福利會期節,場面壯觀,熱鬧非凡。
1961年影片《劉三姐》在這里拍了許多場戲,使福利的知名度、美譽度大增。小牛救三姐、劉二擔柴等場景即在福利碼頭拍攝,對岸的渡頭村碼頭為《劉三姐》“漁民之家”拍攝地。
福利鎮是當年徐霞客到陽朔考察的最遠的一站,那時叫“伏荔”,因荔枝樹成林,覆蓋全村,故名。直到民國15年(1926),當地人為求吉祥,取“福國利民”之意,加上“福利”與“伏荔”音諧,遂改作“福利”。
徐霞客僅用“山開目曠,奇致愈出”八個字概括了福利景區的特點。這里,僧帽山、狀元峰、東郎山、展浩山、虎頭山、砧板山、皆“尖崖并削”,“各見振雄”。徐霞客漫步福利街頭,見有一家“唐粗飯店”,門聯意味深長、俗中見雅:“唐詩入食譜;粗茗滌塵襟。”便好奇地走進去用餐,與店主唐粗促膝交談,傳為佳話。福利的當代新文化,當首推“畫扇”,集詩書畫印為一體,制作精美,遠銷海內外,有“中國畫扇之鄉”之美譽。又善做繡球。中央電視臺“曲苑雜談”背景用的就是這種福利的巨幅扇畫。游人到此,必定要到畫扇一條街去,選購中意的紀念品,或自己觀賞,或帶回去分送親友。
在百余米老街,即“畫扇街”上,能工巧匠們就地取材,江邊毛竹作扇骨,土產綿紙為扇面,手繪以桂林山水、陽朔風光、花鳥草蟲,再題詞蓋印。畫扇精致耐用。
全天
福利古鎮相關線路
景區資訊
熱點資訊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政策促進、產業創新與旅游復蘇”為主題的2022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北京和上海舉行。論壇期間正式發布《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報告(2022)》,同時公布了...
Read more
日前,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第五屆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華僑城旗下華僑城旅行社再次入選“旅行社品牌20強”,并榮獲“優質療休養服務企業”獎項,企業綜合實力再獲行業認可。.“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是中國旅...
Read more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繁榮與重構”為主題的2023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發布了“2023中國旅游集團20強”榜單,華僑城集團再次上榜,連續15年位居前列。▲2023中...
Read more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旅游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同時指出“新時代新征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