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摩崖造像
3941views
榮縣大佛摩崖造像,俗稱榮縣大佛,刻在高約40米、寬約16米、深14米的敞口敞頂大龕內。佛像坐南面北,頭與山巔齊平,通高36.67米,頭長8.74米,肩寬12.67米,體寬14.6米,膝高12米,腳寬3.5米,就高度而言,僅次于樂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石刻佛像,世界第一大如來佛像。大佛頭飾螺髻,臉面略方而豐腴,雙眉間有白毫,鼻高唇厚,兩耳方長,雙手平放膝上,右手撫膝,左手手心向上,掌中有摩尼珠。善跏趺(又為端坐)在金剛座上。雙足踏在座前的兩朵仰覆的蓮花之上。
大佛禪寺始建于唐代。大佛寺氣勢雄偉、衣紋流暢、慈眉善目、神韻飄然,是古代藝術家和勞動人民匠心獨運的上乘之作,是我國石刻遺存之藝術瑰寶,素有“樂山大佛雄,榮縣大佛美”之民間贊譽,榮縣大佛以其雋美而享譽神州。2006年大佛寺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佛鑿刻完工后,即修有殿宇保護,根據《古今圖書集成》記載,時有“架殿十層,高四十七丈,闊十五丈”、“舊時寺門、抵今溪岸”。可見當時的恢宏氣勢,其后幾毀幾修,現存的殿宇為清代嘉慶、道光年間所建。1988年重建的大佛護身樓,是仿木仿古重檐歇山式建筑,既保護了大佛,又具游覽價值,逐層登樓近瞻佛容慈顏,從上到下盡觀大佛偉岸雄姿,鳥瞰榮城風貌,眺望遠山近巒。
大佛寺以大佛正殿為中心向東西拓展,現有山門殿、大雄寶殿、地藏殿、觀音殿、羅漢堂、藏經樓、方丈室等建筑,禪林古剎,錯落有致,整個建筑群體就像一只展翅欲飛的大雁,大佛好似端坐在大雁背上,佛寺一體,殊為壯觀。
榮縣大佛寺景區位于四川省自貢市榮縣城區大佛街大佛寺一號,距自貢34公里,屬二級公路自雅路沿線,毗鄰內宜高速公路,處于成渝高速公路中段,得天獨厚,左右逢源,區內設專用停車場,交通十分便利。
榮縣大佛寺景區內除大佛和大佛禪寺外,主要景點還有大肚彌勒(俗稱笑羅漢)、達摩渡江石刻、放翁詩魂、松蔭枕石、白云深處、瑤圃休閑等景觀。
榮縣大佛寺景區自1982年對外開放以來,累計投入已達500余萬元,現在景區占地32470平方米,建筑面積3403平方米,寺內廣種名貴花木,綠化覆蓋率90%以上。寺內賓館、餐廳、攝影、工藝品銷售、花卉盆景展銷等各項旅游設施齊備,能滿足景區旅游接待要求。2002年國家旅游局評定為AA級風景區。
榮縣大佛、大佛禪寺和大佛寺景區具有極高的文物歷史價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旅游休閑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場所。
榮縣白雀寺始建于李唐時期。據清乾隆《榮縣志》上縣令藺松關于《重修白雀寺記》中寫道:“城南里許羅漢洞,唐宋迄今綿亙數百年,不可謂非西天邃跡也。矧邑之式,且憑依相為。深遠者舊李唐有白雀寺,右附嘯臺、大佛及崖穴阿羅諸像。”榮縣白雀寺臨時管理籌備小組已委托遂寧市建筑勘測設計院設計出恢復白雀寺院修建工程設計的平面和側立面圖。寺院內將恢復重建山門殿兼哼哈殿,在楹上篆刻:“入此門來盡皈依佛果;從這里進應參透禪機。”院中間恢復四大天王殿,院南恢復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四個大字采用趙樸初先生手書,殿中供奉三身佛:分別是釋迦牟尼、盧舍那和毗盧遮那,還有形象各異的十八羅漢好不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