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城墻
17890views
西安城墻位于西安市中心區,是明代初年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基礎上建筑起來的,呈長方形,墻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東墻長2590米,西墻長2631.2米,南墻長3441.6米,北墻長3241米,總周長11.9公里。有城門四座:東長樂門,西安定門,南永寧門,北安遠門,每個城門都由箭樓和城樓組成。現存城墻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中世紀后期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城墻是中國古代城市傳統防御設施。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遺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圍挖掘深溝,以提防野獸和外部落的襲擊。如果把半坡村落視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溝也就是當時相當于城墻的設施。待到人們發明筑墻技術后,城墻自然伴隨城市同時誕生,成為古代城市的顯著標志了。據史冊記載;“鯨筑城以衛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這大約是在距今約4500年前的原始社會晚期。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筑城墻。它們多數被歷史的塵埃掩埋。但我們看到的這座城墻仍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紀的隋代。
西安城墻是明代初年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基礎上建筑起來的,由于唐朝末年戰亂頻繁,遭受了很大的破壞。唐末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駐防長安的佑國軍節度使韓建,因原來城大不易防守,于是對長安城進行了一次改筑。改筑時放棄了長安的外郭城和宮城,只把皇城加以改修,封閉了皇城的朱雀、安福、延喜三門,北開玄武門,以便防守,但對城垣并未擴大或改修。?
以后歷經五代的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到宋、元兩代,城的名稱和建制雖屢有變換,但城垣規模卻無改變。元代時西安稱為奉元城,是西北的一個重鎮。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大將軍徐達率軍從山西渡河入陜,元守將遁逃,徐達占領奉元城。不久,明朝廷改奉元路為西安府,這就是西安得名的開始。
春夏季08:00-21:30,秋冬季08:00-19:00。
景區資訊
熱點資訊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政策促進、產業創新與旅游復蘇”為主題的2022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北京和上海舉行。論壇期間正式發布《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報告(2022)》,同時公布了...
Read more
日前,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第五屆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華僑城旗下華僑城旅行社再次入選“旅行社品牌20強”,并榮獲“優質療休養服務企業”獎項,企業綜合實力再獲行業認可。.“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是中國旅...
Read more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繁榮與重構”為主題的2023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發布了“2023中國旅游集團20強”榜單,華僑城集團再次上榜,連續15年位居前列。▲2023中...
Read more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旅游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同時指出“新時代新征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