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山
6228views
云陽山位于茶陵縣城西2.5km,為茶陵縣境內最高峰,是茶陵縣主要風景區。為湘東名山,它的雄姿秀色,僅次于南岳衡山,并且每年7月去南岳進香的香客有先到云陽山朝拜的習慣,所以云陽山又有“小南岳”之稱。登山遠望,整個縣城如在青山環抱之中,晴天時在藍天白云輝映下,青出如黛,風光明麗;陰雨有霧時,山影飄渺迷離,有如霧中浮島。云陽山山體起伏連綿,主要有7座高峰,植被完整。云陽山的南麓,呈現出明顯的峰叢洼地型巖溶地貌,峰叢間有具典型性的溶蝕漏斗,洼地中有豎井,地下有集中滲透通道,暗河發育龐大。有景色奇好的溶洞群。云陽山的人文景觀主要為寺院廟觀,山腳、山腰、山頂都有分布。云陽山的植被主要由人工栽植的松林構成,覆蓋率高,保存完整。從山腳起有一條人工開鑿的山路盤旋而上,路面寬約3m,可達山頂。
云陽山地貌多樣,林木繁茂。方圓七十余里,層峰蟠巒、丹崖翠壁、奇巖異石、深澗奇洞、飛瀑鳴泉,隨處可見,構成一道道千姿百態的景觀。
云陽山集秀、幽、雄、奇、險之美于一山,多姿多彩,引人入勝。?
這里,有紫微疊翠之秀潤雄渾,有云陽仙之幽深靈異,有老君巖之神奇,有靈龜谷之峻險,還有羅漢洞峽谷之“世外桃源”仙境,彩虹瀑布之浪漫……一道道蓊郁蔥蘢的森林景觀,向人們呈現出“草木滋繁、鳥獸相呼、自然馴狎”的生態和諧樂園。
云陽山文化源遠流長。古籍的記載,文人的詠嘆和民間傳說,使云陽山的峰、巖、洞、泉、瀑都飄盈著濃濃的文化氣息。自然與人文相融,使云陽山水更加靈動,更具魅力。
云陽山有云陽仙、紫云寺、赤松山(神農故封)、天鵝 湖等四大景區 處景點,有樟木沖,汲秀園、半山亭、旺水溝等三個游樂、休閑景區,有云陽廣場綜合景區一個。已初步開發、開放云陽仙、紫云寺、赤松山(神農故封)等三大景區個景點。?
云陽山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時換景變,豐富多彩。春賞杜鵑、夏觀云海、秋看日出、冬賞雪景,賞心悅目。?
云陽山聳立在一望平疇之中,顯得格外巍峨挺拔。山上林木蓊郁蔥蘢,“草木滋繁,鳥獸相呼,自然相狎”①。它的東麓卻是地勢乎緩的河谷平原和丘岡地,洣水匯沔水、歐水、文水、茶水,穿過云陽洪山廟峽谷,北去攸縣、衡東,匯入湘江。古代貫穿茶陵東西、南北的兩條驛道分別從東麓、北麓近山而過。自古以來,這塊丘盆地經濟比較發達,人口比較稠密。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南宋紹定四年(1231),先后在這里的洣水北岸、南岸筑金州城、茶陵城為縣(州)城池,其中茶陵城至今仍是縣城所在地。
由于云陽山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的特殊性,因此自古引人注目。
史前的先民首先看中了這塊土地。這里為先民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空間,山下可以“種五谷”、圈養牲畜,山中可以狩獵,還可以嘗百草、采藥。無疑是首選的棲息地,位于東麓的獨嶺坳大溪文化遺址就是一個例證。在這處遺址,經考古發現了距今6000多年的人類文明遺存。遺存有陶罐盛裝的稻粒和魚、獸骨及石器等生產工具,留下了人類社會從狩獵文化向農耕文化過渡時期的痕跡。
佛道兩家看中了云陽山的幽深、清靜。山下田疇相連、村舍相望。 世外清境與“人間”近在尺咫,有山下“人間” 為依托生活有保障。因為佛徒道眾雖然看破紅塵,但還得食人間煙火,云陽山正是他們既“可以避世,可以隱居”的福地,又是有生活來源的“寶地”。文人墨客、達官貴人欣賞云陽山的峰巖之美、林泉之幽。這里,近鄰縣城,卻遠離塵囂,“世外桃源”與“人間煙火”相通。這正是他們排遣奔競中的郁悶、發思古之幽情的理想游憩地。
云陽山與人類文明活動密切相關,源遠流長,積蘊了深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成為湘東文化名山。北宋官修地理總志《元豐九域志·古跡》即有云陽山的記載。此外,《史略循蜚》、《水經注》、《漢學堂叢書》、《漢唐地理類鈔》、《皇甫記》、明《一統志》、《湖南通志》等古籍關于云陽山的記載更為詳細。這些記載主要是關于云陽山為“云陽氏故封”、“神農故封”、“古南岳”等三個方面的內容。
????? 株洲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熱充足,無霜期在286天以上,年平均氣溫16℃至18℃。一年四季都適合旅游,尤以春秋兩季為佳。
?
8: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