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故里
3543views
新鄭黃帝故里是國家AAAA級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圣地,也是十八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拜祖儀式和歷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現場。
河南新鄭古為有熊國,是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創業、建都地。黃帝故里景區位于河南省新鄭市區軒轅路北,占地面積100余畝,黃帝故里祠始建于漢代,后曾經毀建,歷代都有修復。
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緬懷始祖功德,新鄭縣令徐朝柱立有“軒轅故里”碑。
炎黃子孫,不忘始祖。從1992年開始,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新鄭開始于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舉辦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動。2005年,拜祖大典升格為鄭州市主辦;2006年開始,升格為河南省政協主辦;2008年,拜祖大典升格為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和河南省政協聯合主辦。2009年,拜祖大典由河南省政協、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聯合主辦。黃帝故里將成為共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炎黃子孫前來尋根拜祖。
近年來,新鄭市人民政府對黃帝故里景區進行了擴建。擴建后的黃帝故里景區共分五個區域:廣場區、故里祠區、鼎壇區、藝術苑區、軒轅丘區。祠前廣場、千年古棗樹、國槐蔭蔭、百年銀杏松柏參參,“乾坤浮雕圓盤”立于中道,軒轅橋下姬水可潺潺橫流,“軒轅黃帝之碑”立于其右。故里祠中有前門、正殿、東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軒轅黃帝中年座像,兩配殿有黃帝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像。祠后建有黃帝寶鼎壇,樹九鼎,黃帝寶鼎置于中宮,高6.99米,直徑4.7米,重24噸,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別為愛鼎、壽鼎、財鼎、仕鼎、安鼎、豐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前有青石甬道銘文鐫刻萬年歷史故事;兩側立有56個民族圖騰玉柱;鼎壇四周建有楹聯回廊,掛有當代名人歌頌黃帝功德的楹聯。在鼎壇的北面是軒轅丘舊址,高大的丘內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筑軒轅黃帝紀念館,采用虛幻手法,展示黃帝風采。軒轅丘一側,建有黃帝文化藝術苑,薈萃了豐富多彩的黃帝文化藝術。
2008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黃帝故里景區根據游客需要可以安排不同形式、不同檔次的拜祖活動,熱忱歡迎炎黃子孫前來尋根拜祖,旅游觀光。
拜祖熱線:(0371)—69902555
主要景觀:
黃帝故里景區分五個部分組成。整個景區布局突出“中華之根”主題,前門區“秀”:中華第一古棗樹、銀杏樹、國槐、松柏蒼郁參天。盤龍二石坊跨甬道南北峙立。中華第一橋——軒轅橋古樸典雅,姬水河潺潺橫流,乾坤晷盤屹立中道,中華第一碑——華夏祖石碑立于前門東側,展示中華人文薈萃。祠殿區“神”:中華第一祠——黃帝故里祠,正殿中央塑有中華第一大帝——軒轅黃帝塑像,兩配殿分塑黃帝元妃嫘祖、次妃嫫母像。鼎壇區“雄”:有甬道銘文、民族圖騰柱、鼎壇、回廊。鼎壇樹九鼎,中華第一鼎——黃帝寶鼎置于中宮,高6.99米,直徑5米,重24噸。其它分別為愛鼎、壽鼎、財鼎、仕鼎、安鼎、豐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壇四周回廊掛有當代名人歌頌黃帝功德的楹聯。軒轅丘區“圣”:軒轅丘高19米,長100米,丘內建有中華第一宮——軒轅宮,為地穴覆土式建筑,寓意黃帝出生地。黃帝文化藝術苑區“趣”:有豐富多彩的黃帝文化藝術展示。
鄭州屬于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4.3℃,降雨大部分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春秋兩季天高氣爽,百花齊放,為旅游最佳季節。
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