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博物館
4215views
中國文字博物館位于河南省安陽市人民大道東段北側,東鄰京珠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設中的高速鐵路。項目總占地143畝,總建筑面積34500平方米,總投資53751萬元,總體規劃分兩期完成,一期工程占地81畝,建筑面積為22700平方米,總投資39751萬元,建設內容包括,主體館、廣場、字坊等。其中,主體館地上四層、地下一層,高度26米。二期工程擬占地62畝,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倉頡館、科普館、研究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等,是一組具有現代建筑風格和殷商宮庭風韻的后現代派建筑群。
中國文字博物館建筑設計方案設計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建筑學會史學分會會長、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楊鴻勛教授,設計理念按照“后現代”理論進行設計,設計方案、造型包含了殷商時期的高級宮殿建筑形象的基本要素,采用殷商時期的饕餮紋、蟠螭紋圖案浮雕金頂,引起殷商宮殿“四阿重屋”聯想,并采用紅黑圖案的雕墻和雕柱,以產生殷商文化輝煌的裝飾藝術效果。其造型定位采取殷商甲骨文、金文所概括的最富有哲理、最經典、最神圣的建筑形象——象形文字的“墉”字進行設計,整體建筑布局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的藝術風格。
????? 中國文字博物館門前屹立著高大的字坊。字坊高18.8米,寬10米,取甲骨文、金文中“字”字之形。通向展館的主干道兩旁,是中國文物學會青銅修復委員會委員、殷商青銅工藝研究所所長兼總工趙乾民監制的、由28片極具代表性的青銅甲骨片組成的碑林,隱含了殷商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兩種元素——甲骨文和青銅器。這批甲骨文精品大都來自《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和《花園莊東地甲骨》,最大尺寸高達 1.4米、寬0.9米,總重量3噸,青銅甲骨片背面則為這些甲骨不辭的釋義。同時,28片向上天卜問吉兇禍福的甲骨片又代表著28星宿,象征人與自然密切相連,是我國古典哲學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動體現。
????? 文字是歷史文明傳承的載體和見證。中國文字博物館作為一座全面反映、專題研究中國各民族文字、文字歷史、文字文明的專題博物館,通過薈萃歷代中國文字樣本精華,講解中國文字的構形特征和演化歷程,反映中華文明與中國語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展示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和輝煌的文明,進一步提高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地位,展現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將對我國文字、文化、文明的傳承和保護、研究和發揚產生深遠影響。建成后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將成為立足于甲骨文的故鄉——安陽,面向國內、國際開放的知識型、信息型博物館。
每周二至周日的9時至17時,入館時間為9時至16時30分,每周一閉館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