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國寺
6772views
大相國寺位于河南省開封市自由路西段,始建于北齊天保六年(555年),是一座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卓越地位和廣泛影響的著名寺院。
???????? 大相國寺至北宋時(shí)期達(dá)到空前的鼎盛,轄64禪、律院,占地540畝,因受帝王崇奉,地位如日中天,是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座“為國開堂”的“皇家寺院”。
?????? 唐代,日本高僧空海赴長安學(xué)習(xí)佛法,曾寄居大相國寺。回日后,他在弘揚(yáng)佛法的同時(shí),創(chuàng)造了日本文字“片假名”。宋代,每逢海外僧侶來華,皇帝多詔令大相國寺接待;四方使節(jié)抵汴,必定入寺巡禮觀光。宋神宗時(shí),日僧成尋曾率第子前來巡拜。日本佛教界出于對大相國寺的欽慕,在京都也設(shè)立了相國寺,并承中土佛教之風(fēng),將禪寺中高等級者列為“五山十剎”。
????? 明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大相國寺在一次人為的黃河決口中被大水淹沒。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和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皇帝下詔兩次重修,弘歷皇帝親題“敕建相國寺”匾額。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黃河決口,大相國寺再遭厄運(yùn),損毀嚴(yán)重。新中國成立后,依循古制,幾度維修,寶剎重光,再現(xiàn)輝煌。大相國寺自1992年起恢復(fù)佛事活動,并復(fù)建了建鐘鼓樓、放生池、山門殿、牌坊等建筑。
????????? 大相國寺歷史上可謂高僧輩出,名士薈萃,建筑宏偉,寺藏豐富。唐代畫家吳道子,以及著名文豪和思想家蘇軾、王安石等,都曾在該寺留有輝煌足跡。《水滸傳》“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另外,寺院“資圣熏風(fēng)”、“相國鐘聲”之景觀,也名列“汴京八景”之中,名聞遐邇。現(xiàn)存寺院建筑,乃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修建, 為中國傳統(tǒng)的軸對稱布局,主要建筑有:大門、天王殿、大雄殿、八角琉璃殿、藏經(jīng)樓等,由南至北沿軸線分布,大殿兩旁東西閣樓和廡廊相對而立。藏經(jīng)閣和大雄寶殿均為清代建筑,形式上重檐歇山,層層斗拱相迭,覆蓋著黃綠琉璃瓦。殿與月臺周圍有白石欄桿相圍。八角琉璃殿于中央高亭聳起,四周游廊附圍,頂蓋琉璃瓦件,翼角皆懸掛鈴鐸。殿內(nèi)置木雕密宗四面千手千眼觀世音巨像,高約7米,全身貼金,相傳為一整個(gè)銀杏樹雕成,異常精美。鐘樓內(nèi)存清代高約4米的巨鐘一口,重萬余斤,有“相國霜鐘”之稱,為開封八景之一。
8:00到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