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八卦村
4341views
諸葛八卦村位于浙江省蘭溪市境內,市區偏西17.5公里,330國道從村的東側通過。
諸葛鎮原來叫高隆村,位于蘭溪市西部,是迄今發現的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鎮中建筑格局按“八陣圖”樣式布列,且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是國內僅有、舉世無雙的古文化村落。整個村落以鐘池為核心,八條小巷向外輻射,形成內八卦,更為神奇的是村外八座小山環抱整個村落,形成天然的外八卦,村內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200多座。村落布局結構清楚,廳堂、民居型制多、質量高,宗祠的規模宏大、結構獨特,各種建筑的木雕、磚雕、石雕工藝精湛,古建筑總面積達6萬多平方米。村中水塘波光粼粼,竹木茂盛,巷道縱橫,錯落有致,景觀多樣而優美,即有鱗次櫛比的古建筑群,又有環塘而建的古商業中心。專家學者們稱其為“江南傳統古村落、古民居典范”。是目前全國保護的最好,群體最大,型制最齊,文化內涵很深厚的一個古村落。
諸葛鎮一帶地形如鍋底,中間低平,四周漸高。四方來水,匯聚鍋底,形成一口池塘,這就是鐘池。鐘池是諸葛鎮的核心所在,也是布列“八陣圖”的基點。
鐘池并不大,但這口水塘半邊有水,半邊為陸,形如九宮八卦圖中的太極,奇妙無比。以鐘池為中心,有八條小巷向四面八方沿伸,直通鎮外八座高高的土崗,其平面酷似八卦圖。小巷又派生出許許多多橫向環連的窄弄堂,弄堂之間千門萬戶,星羅棋布著許多古老縱橫的民居。接近鐘池的小巷較為筆直,往外延伸時漸趨曲折,而許多小巷縱橫相連,似通非通,猶如迷宮一般。外人進入小巷,往往好進難出,甚至迷失方向。有意思的是,數百年來鎮中居住的諸葛亮后裔并沒有意識到小鎮布局的奇妙之處,身在“八陣圖”,不知八卦形。直到近年從一本舊書中查到相關記載,這一奧秘才大白于天下。如今,只要登上鎮外的土崗向下俯視,仔細辨別,整個村落九宮八卦之形就會完整地展現在眼前,其布局之奇妙獨特,令人贊嘆不已。1993年,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組長、著名古建筑學家羅哲文先生實地考察諸葛鎮后說,中國傳統的村落和城郭布局有依山傍水的不規則形和中軸對稱的方整形兩種,像諸葛鎮這種圍繞一個中心呈放射狀的九宮八卦形布局,在中國古建筑史上尚屬孤例,其重大價值不言而喻。
諸葛鎮為何如此布局,迄今說法不一。有人認為這種布局是諸葛亮“八陣圖”的翻版,是諸葛后人根據諸葛亮陣法精髓而設計的,這既是對祖先的一種特殊紀念,也是對諸葛亮“八陣圖”的變相保存;還有人認為,如此布局是出于消防的考慮。中心為鐘池,以此為核心四周擴散,不管哪家人家發生火災,取水救火的距離都是一條直線,對撲救十分有利;還有人說,諸葛鎮地處杭州外圍交通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諸葛后人雖然不嗜爭強斗狠,但戰備意識很強。如此布局,有利于在鐘池一呼百應,從四面八方包圍來犯之敵,無形中增大了取勝的把握。如此等等,見仁見智,不一而足。也許,隨著新資料的不斷發現,這個問題在不久的將來就可完全解開。
諸葛鎮不僅布局奇特,鎮中古民居也非常罕見。據相關記載,此鎮始建于宋元時期,后代屢有續建、改造,至清康乾時盛極一時。目前,全鎮保存明清古建筑二百余間,散布于鎮中的小巷弄堂間,原汁原味,古風猶存。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鎮中的祠堂建筑。據說,極盛時鎮中有各類祠堂十八處,大多雕梁畫棟,工藝精湛。現存大公堂、丞相祠堂是其中的佼佼者。
大公堂位于鐘池北側,始建于明代,據說是江南地區唯一僅存的諸葛亮紀念堂。祠堂前后五進,建筑面積700平方米。里間十分開闊,可供數千人舉行活動。大公堂建筑用材十分講究,明間金柱腹部圓周2米以上,為典型的“肥梁胖柱”式建筑。細部雕刻十分精美,各種質料、各種雕刻技法一應俱全,堪稱杰作。堂內壁上繪有三顧茅廬、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白帝托孤等有關諸葛亮的故事壁畫。堂外圍墻旁現存六株龍柏,暗示諸葛后人六族繁衍,人丁興旺。門庭飛閣重檐,高約10米,上懸一塊橫匾“敕旌尚義之門”。頂層有明英宗于正統四年(1439)所賜盤龍圣旨立匾一方,表彰諸葛彥祥賑災捐谷千余石的義舉。門兩旁分書斗大的“忠”“武”二字。整座建筑古樸典雅,氣勢恢宏,保存完好。
丞相祠堂也是為紀念諸葛亮而修建的,與大公堂相距百米,面積1400平方米。坐東朝西,平面按“回”字形布局,有屋52間,由門廳、中庭、廡廊、鐘鼓樓和享堂組成,古樸渾厚,氣勢非凡。祠堂雕梁畫棟,門窗欄桿等部件均雕刻精細,美不勝收。中庭是祠堂最精彩的部分,中間四根合抱大柱,選用上好的松、柏、桐、椿四種木料制成,取“松柏同春”之意,祈求家族世代興旺。中庭兩邊廡廊各七間,塑諸葛后裔中的杰出人士,用來激勵諸葛子孫們奮發向上,成就一番事業。從廡廊拾級而上,兩旁分列鐘、鼓二樓。祠堂最后是享堂,中塑諸葛亮像,高2米余,兩側分侍諸葛瞻、諸葛尚及關興、張苞像,氣韻生動,呼之欲出。
除了上述二堂,諸葛鎮內還保存著許多明清古建筑,鱗次櫛比,錯落有致,仿佛如顆顆璨燦的珍珠,散落于鎮中的每個角落。像這樣布局奇、規模大、年代早、數量多、種類繁、建筑精、保存好的古民居群落,不僅在江南,就是全國也不多見,具有極高的歷史和科研價值。
長期以來,諸葛后人們聚居在諸葛鎮中,形成了一些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樸實而妙趣橫生。走在鎮中,細心一點的人都會發現,窄巷中相對的兩家人家門卻并不相對,而是錯著開,全鎮無一例外。當地人管這種做法叫“門不當,戶不對”。諸葛后裔們說,這種建筑格局有利于處理好鄰里關系。如果“門當戶對”,兩家人家每天進進出出,交往過多難免發生矛盾。發生矛盾仍要每日面對,積怨更深,難以解決。如果“門不當戶不對”,問題就會因刃而解。無疑,“門不當戶不對”正是牽住了安定團結的牛鼻子,恐怕只有諸葛亮的后代,才會想出如此簡單有效的辦法來。另外,諸葛鎮民居多為四合院式建筑,四面封閉,中留空間。而房屋的前沿比后沿高,每到下雨,幾乎所有的雨水都聚集在自家院內。諸葛后裔們管這種做法叫“肥水不外流”。
諸葛后裔多以經營藥材為生,青壯年長年在外,家里防火防水防盜顯得格外重要。因此,在房屋建筑設計上設置了許多附屬設施,加強應急保護。民居大門多為鐵皮包制,上釘鐵釘,里面用“米”字形鐵條加固,非常結實。山墻大部為馬頭墻,高出正常墻體1米左右,這樣即使鄰居起火,也不致漫延過來。院內普遍設有水缸、水池等救火設施,一旦起火,可立即實施撲救。為防水災,院中普遍有較完善的排水設施,精密而實用。
諸葛后裔們繼承了先祖諸葛亮的優良傳統,勤于學,精于業,人杰地靈,人才輩出。據傳,諸葛亮當年曾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古訓,而諸葛亮是千古第一良相,后人不可逾越,于是諸葛子孫們便不問仕途,一心學醫。因此,諸葛后裔從醫或經營藥材生意者特多。自明代起,諸葛鎮便成為浙西南中草藥的集散地,現在這一傳統仍是諸葛子孫謀生的重要手段。
諸葛鎮原為蘭溪市歷史文化名村。1996年,諸葛鎮作為一個整體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諸葛鎮早已名聞遐邇,國內外眾多歷史愛好者和旅游者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千年古鎮煥發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