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紀念館
3758views
雷鋒紀念館位于遼寧省撫順市望花區,占地56,700平方米。1964年建館,1992年曾進行過改建。主要烈士紀念建筑物有雷鋒紀念碑、雷鋒塑像、雷鋒墓和雷鋒事跡陳列館。藏有毛澤東,國家領導人為雷鋒題詞手跡和雷鋒遺物、照片等文物400多件。該館設施先進,環境幽美,是宣傳雷鋒、研究雷鋒、紀念雷鋒的活動中心。
雷鋒紀念碑豎立在紀念館的主軸線上,全部由花崗巖構筑,主體高13.4米,正面鐫刻著毛澤東手書“向雷鋒同志學習”7個大字,碑體下部嵌刻一組以雷鋒模范事跡為主題內容的漢白玉浮雕。
雷鋒墓由蒼松翠柏環繞,墓后有一座灰褐色花崗巖臥碑,正面刻有“雷鋒同志之墓”的金色大字,背面刻著介紹雷鋒生平事跡的碑文。
墓前廣場上聳立著高5米的雷鋒全身塑像,雷鋒事跡陳列館展廳按成長歷程把雷鋒22年的短暫人生真實呈現在世人面前,紀念館已成為弘揚雷鋒精神、研究雷鋒事跡的重要陣地。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序廳里的一幅幅壁畫,仿佛又把那個活生生的雷鋒帶到了我們面前。
雷鋒紀念館設施先進,環境幽美,是宣傳雷鋒研究雷鋒,紀念雷鋒的活動中心。 雷鋒紀念館是全國首批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
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位于湖南省望城縣簡家塘(今雷鋒村)。原為地主唐四滾子的莊屋,雷鋒祖父雷新庭三兄弟佃種唐家的田地時就住在這里。莊屋原有房屋12間,約80平方米,為四合院式的土磚茅房。三面環山,西面有塘和田。1940年12月18日,雷鋒出生在于湖南望城縣一個貧農家庭。7歲就成了孤兒,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新中國成立后,受到黨和人民政府的親切關懷,被送入學校讀書。1956年高小畢業后,在鄉人民政府和中共望城縣委會當通訊員和公務員,被評為模范工作者。1957年2月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以后參加根治溈水工程、團山湖農場和鞍鋼等建設,多次被評為“勞動模范”和“先進生產者”。一直到1956年11月,雷鋒在這里度過了16個春秋。
1968年,望城縣雷鋒紀念館建成后,為配合紀念館的展覽,體現雷鋒家鄉的特色,就把這個雷鋒苦難家史的歷史見證保留下來,以此更好地教育青少年,不忘記過去的苦難,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960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編入工程兵運輸連。他立下誓言:“我要堅決做到頭可斷,血可流,在敵人面前決不屈服、投降……把我可愛的青春獻給祖國最壯麗的事業。”入伍后,他刻苦學習毛澤東的著作,努力改造世界觀,苦練殺敵本領,以強烈的國家主人翁責任感,自覺地為黨分憂,經常想到國家和集體,克已奉公,把自己積存的錢全部支援人民公社和災區人民。他在日記中寫道:“我要做一個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國家的人。”
1960年11月8日加入中國**,次年升任班長。他除完成本職工作外,還想法為黨多做工作,經常利用節假日和休息時間做好事,助人為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入伍不到三年,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被評為“節約標兵”和“模范共青團員”,并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
1963年1月7日,國防部命名其所在的班為“雷鋒班”。同年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號召全國人民“向雷鋒同志學習”。周恩來總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從此,全國廣泛開展了學習雷鋒的群眾運動,涌現出成千上萬個雷鋒式的先進人物。
8:30-16:30